|
關于對撰修世界胡氏通譜暨各支系卷的 管 見 茲當前胡氏宗親正雨后春筍的共修世界胡氏通譜暨各支系卷的大好形勢下,確蘊含著翻云覆雨式的政治不良風氣于其中。世界胡氏通譜撰修進程及胡氏宗族傳統文化的發掘向何處去,令宗親們憂喜參半。 本人幸忝為世界胡氏通譜·蘇永卷之副主編,歷時三年,終已告成。與我胡氏族內先行者相比,實相形見拙。但在永興縣十余姓已撰修譜牒的質量相比,我們蘇永卷還是公認第一,也是很多正在續修的姓氏當作范本。 然當前我們世界胡氏通譜進展很不樂觀的情形下,以本人的管見淺識,談點撰修世界胡氏通譜暨各支系卷的心得體會,若對各位宗親在撰修譜牒時有所裨益,也是本人的愿望。 一、新字輩啟用法是通譜的大法:《世界胡氏通譜》編委會制定的大法,實行性、可操作性很強。以滿公第90代,華林胡氏以誠公為一世祖,其第25代啟用新字輩,為“淮”字輩開頭。另其他支派則在本世系先祖中尋找與華林城公同輩或相近的祖先為基點,來定位新字輩,以此類推。例:從城公下25世啟用新百字輩排行第一個派“淮”字銜接。如赟公(生于883年),韞公(生于889年),城公(生于875年),出生年代接近,視同一代,按年代對比入位法。從赟公(霸公的祖父)韞公下25世接“淮”字輩,比較吻合。 二、上代源流認祖應該是文化認祖,實難血脈認祖。由于我國朝代更替,戰亂蜂起之故,傳統文化斷代很嚴重,尤譜文化遭劫更甚。如明朝時的山西大遷徙。兩湖廣填四川的大動蕩時期等原因,要想以血脈認祖的話,說重點,可謂天方夜潭。中國一位史學家深切感言:“氏族文化,只有傳統的文化認祖,才是銜接氏族傳統文化的旋律。而真正的血脈認祖,那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睋救擞^察接觸,各姓氏撰修譜牒者,抱舊譜牒之殘缺序文、表述,來固守前人認定眼目的死穴,定位定調。而且為祖源,爭議不休,且愈陷愈深,根本無法自拔。更談不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然我閑時觀閱了很多姓氏系清乾隆間的譜序文,借名人所撰,幾乎雷同到用語措詞(據悉系落第刀筆師所為)。所以,只死認序文及片言表述來認祖源,實難靠譜。更不要以“刻舟求劍”的思路去認祖源,它帶來的結果是膠凝不堪。文學大師魯迅先生說“強求事情之真,那未必是真,沒有地球一樣大的紙張,那么地球就無法繪畫”。在我所聯系的幾個宗親微信群里,在認真探討祖源的話題中,眾多賢達宗親的思路,以我的拙見,唯我祖發祥地嘉禾的久山宗親,其思路造詣真正達到了文化認祖的境界。 另各大姓先賢續譜處理祖源法:1、起覘法、很靈驗,系非物質傳統文化遺產,今已失傳。2、掛靠法,應用多,具體操作,需當地族中賢達、權威權者定奪是關鍵。 三、上代源流之先祖或世系群的出生年代錯位的處理方法:按中華漢族繁衍規律定位作依據。27歲至33歲較為實際(定為一代)中間調控法,以17歲至45歲較切實,但操作時需靈活性。 四、我蘇永卷世系譜的內容結構尊歐蘇譜牒法,而改為五代一升貫通法。橫版式,目錄序排,吊線圖冠首,世系錄詳后,版面安排:滿公世次,一世祖世次,傳衍關系,字輩名、常用名、新字輩、簡介等內容。但上述內容必須按長幼及族內繁衍狀況靈活性處理,具體操作,就不贅說。另卷首內容安排各有千秋。 五、我們世界胡氏通譜蘇永卷上譜人口計11500余人。每人攤款50元,包括此工程前后各項費用,頒譜完畢后結賬,余款3萬余元。加捐款19萬余元,共余額22余萬元。與本縣其他姓氏修譜的費用比較,我們是最低的。 綜上述,對各宗親撰修世界胡氏通譜暨各支系卷,僅作參考,互學之意。錯謬處敬請各位賢達宗親指正為感! 湖南省郴州市明德公第三十三世裔孫 胡立君 謹識2020年11月12日
|